用窮滋味教出富小孩

我協助一位仁愛之家的孩子來台北念景文高中優人表演藝術班,我對他的教養方式與兩個兒子一樣。這個孩子現在15歲,他念的是藝術學校,只有周末才會回家一趟,所以我給他的錢都是剛好足夠他一周使用。
每周領一次1千5百元的零用錢,孩子可以用來吃飯、支付周末回家往返的交通費,以及其他日常生活開銷等「必需」的花費。我的目的是要他學會將1千5百元做最有效的安排,張羅所有的花用。
有一次,他在周三把一周的零用錢弄丟,但悠遊卡裡面有我事前幫忙儲值的5百元,所以他就用悠遊卡到超商買便當,這樣天天到超商報到的情況,足足有4天。身上沒了現金,利用悠遊卡來生活,這件事情我是後來才知道。
再有一次,他又把一周的生活費搞丟,比較不幸的是,悠遊卡裡只剩下2百元,所以大概到了周四,就沒錢吃飯了,怎麼辦?他也不敢告訴我,只好向同學借錢。
不管是我的兒子或這個孩子,我都同樣要求一件事情,天天記帳,孩子弄丟零用錢後,還是照樣記帳,但可想而知,他記的是假帳,是在應付了事。第一次掉錢記假帳,我沒發現;第二次向朋友借錢也記了假帳,我則是從老師處知道。
孩子記假帳 該怎麼辦?
在這件事情上,孩子犯了兩個錯誤:一個是沒有誠實告知,另一個更糟糕,記假帳。如果他老老實實地在帳簿上寫著向朋友借錢,我會知道狀況,但記了假帳,我無從了解,從這點可以知道,孩子在虛應故事,對於大人的要求自行打了折扣,等於是:表面一套、骨子裡又一套。
碰到孩子,我不急著逼問說:我給你的1千5百元呢?為什麼向同學借錢?這樣的咄咄逼人沒有意義,會引發孩子的反擊。我只告訴他,記帳的目的是在了解花用模式,記了半年後,可以做調整,並且漸漸地拉長時間,從一周給一次零用錢,變成一個月給一次,再變成一季給一次,讓他有更大的運用空間。
目的很清楚,我不是為了控制,是想清楚了解他的生活模式,但記了假帳,原先的目的都被破壞了,人格還受損,實在很不划算。當然,孩子說了他記假帳的原因是怕我擔心,但我強調記假帳的損失更大,而且我會更擔心。
我向來都認為,「金錢」與「時間」這兩件事要精準,欠人家10塊錢、遲到10分鐘,被欠的人、等人的人都會記在心上。但是欠別人10塊錢很容易忘記啊!所以一定要記帳,另外,記帳也會讓人清楚錢是否夠用?如果真的不夠用,就要去想辦法,例如節省一點,或者開源,這些都要仰賴記帳才能釐清。所以記帳真的不是小事。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3年7月號第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