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正弘:黃金不是好投資標的
巴菲特曾說過:「就算黃金價格跌到每盎司800美元,我也不會考慮買進!」原因很簡單,巴菲特認為,把資金投入好股票可以讓資產和股價一起成長,讓財富跟隨經濟成長是更好的選擇,而黃金是從某個地方挖出來,冶煉之後再放到另一個地方藏起來,而且還要花錢請人看管。
黃金一直被視為財富保存的工具,政治越動盪,金融市場波動越劇烈,越多人搶買黃金,以作為財富的最後防線。然而近20年金融商品的多元發展,以及交易更加便利,使得黃金不再只是貴金屬,也被視為純粹的金融商品、風險性資產。簡單地說,在持有黃金的思維和策略上,黃金不過是眾多金融投資的選擇之一罷了!
過去30年,黃金從每盎司約468美元漲到目前約1,280美元,持有30年的漲幅約2.7倍,只比通膨率的2.1倍好一些,相較這段期間美國S&P500指數的漲幅則有10倍以上。從走勢圖可以明顯看到,前20年黃金價格幾乎紋風不動,近10年卻從大約600美元一路飊漲到超過1,900美元,又從最高點跌到接近1,000美元,波動劇烈。
生產製造需求不高
漲跌與心理需求連動
此波黃金的漲跌與實際應用需求並無太大關連,因為不管是高科技電子業或基礎建設,黃金當作原物料用在生產上的實際需求不高,其漲跌與人們的心理需求連動性反而較高,講白一點,它的需求是「想」出來的,而不是「做」出來的。
這10年來黃金震盪幅度如此之大,與中國、印度2個亞洲人口大國的崛起有莫大關係。過去東方人普遍喜歡以黃金炫富,而過去10年正是這2個新興大國走向富有的黃金時期,從政府到民間,黃金需求大幅增加。不過,隨著中印經濟成長趨緩,加上財富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人們展現財富的方式改變,對黃金的需求降低,價格自然滑落。
談了這麼多黃金的過去,不是要探討現在是不是買進時機,而是要警惕投資人:波動如此劇烈的投資工具不適合一般投資人當做資產增值的投資工具。正如央行彭總裁的警告,除非個人有很多儲蓄,否則黃金價格波動大、風險高,投資人還是保守一點比較好。
很不幸,國人儲蓄率雖然高,但因為薪資長期偏低,累積的儲蓄金額並不高,正因如此,反而讓投資人抱著賭一賭的心情在進行投資,專挑高風險標的短期操作,期望能一夜致富。
如此本末倒置的投資策略,很容易演變成惡性循環......
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7年11月號第1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