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正弘:金融科技的下一步
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金融服務領域的公司現在言必稱FinTech、Big Data,好像公司發展如果沒有跟它沾上邊,就落伍了。
FinTech成為一種流行語言,有了它就代表創新,服務品質就會提升,獲利就能增加,致使每家金融服務機構都趨之若鶩,競相投入大量人力及資金進行開發,深怕在這個領域落後別人,失去商機。
不可否認,部分的金融創新科技服務已為消費者帶來便利,不過嚴格說起來,目前提供消費者使用的金融創新科技,都只能算是FinTech的基本功能而已,接下來金融創新科技還能帶給消費者什麼樣的期待呢?
觀察現階段已推出的金融創新服務技術,發展主軸都圍繞在3個面向,也就是應用金融科技提供商品交易的「效率化」、「去中介化」、「便宜化」的過程,這樣的機器人理財工具以「商品」為出發點,思考的本位是以提高金融服務機構的獲利為前提,對消費者而言不見得有利,甚至可能造成更多的困擾。因為這感覺就像大藥廠透過科技創新,直接把藥品放在你家門口,讓你更方便快速買到藥品,至於這藥品對你是否有效,就再說囉!
下一階段的FinTech,我認為應該要把解決「人」的問題擺在前面。我們以今年銷售成績不錯的「小額終老保單」來檢視FinTech在下一階段能幫我們做些什麼?
買保險先考量個人需求
限量、商品價格非重點
「小額終老保單」是政府為因應人口老化,提升高齡者的保障,以解決老人身後喪葬費用而推動的保單。這張保單兼具政策作用,投保條件相對寬鬆,加上刻意放寬設算保費的費用率及預定利率,使得保費相較傳統終身壽險保單便宜2至3成,加上免體檢的誘因,且每人限購一張的刺激,果然出現熱銷。
雖然如此,它不但沒有解決人的問題,甚至連政策推動的原意都被扭曲了。因為根據統計,大部分搶購這張保單的人,年齡層都在50至60歲的中高齡族群,也就是說,買的人並非政策希望解決問題的60歲以上老年族群。說穿了,消費者還是基於限量又便宜的心理因素在買,不是因為需要。
然而,如果不是因為政策推動,是否還有保險公司願意主動降低自身的利益而推出低成本的保單呢?消費者又只能被動的繼續去接受高保費成本的保單嗎?
相信不久的將來,消費者可以不必再忍受不公平的待遇,因為目前FinTech的技術已經可以透過線上投保系統及身分辨識技術,在不需要業務員服務及快速核保的條件下,保費結構相對傳統保單還可再省下至少20%~30%的保費。
以「小額終老保單」為例,保費等於打了接近5折,是不是很便宜!然而到這裡只是解決了「商品」價格的問題,這時候如果再加上人工智能理財顧問幫消費者做出準確的需求分析,了解你的保障缺口,再透過保單比較系統,列出各家保單的優缺點及保障重點,就能讓你輕鬆買到符合個人需求的保單及保額,解決「人」對於保障安心的問題……
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7年9月號第120期
《Money錢》成立LINE@官方帳號囉!
趕快按下加入好友吧!